潘国辉的创业故事是将石粉废渣变成建筑用沙子。具体内容如下: 在城市建设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石材,而石材的开采中会产生许多碎石余泥。过去这些碎石余泥一直抛至山野,而一旦下雨涨水,形成的泥石流就会阻塞河道,形成污染以至破坏环境的“洪水猛兽”。 为了从源头治理这头“洪水猛兽”,清城区银盏村一位“80后”年青人潘国辉几经考察探究,筹集资金,引进先进设备,要办清远第一个机制沙场。 万事开头难。首先潘老板在银盏金钟岭租下石料废弃场60亩,建好两个沉淀池,从上海、江西,购进新型细沙回收机,铲车4台,8台翻斗运输大卡车、搭起了工棚,招聘了技术人员和司机近50人,人工制沙厂就在2011年初开工了。然而,要生产出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人工砂,潘厂长和技术人员还进行了反复的技术攻关和生产调试,生产出的产品经过有关部门检查,达到国家对人工砂的质量标准要求并通过建设、环保和税务等部门办妥相关手续才正式投入生产。 过去建筑行业使用的一般都是天然砂,多取自于河场河道、湖泊。而人工砂则通过对废弃石料的精加工而成。最大的特点是变废为宝,保护环境。为了让市内的混凝土公司、房产开发公司、路桥建设公司、装饰公司等使用该厂的产品,潘老板带着几个业务员马不停蹄地逐一上门拜访,请求试用该厂的产品。去年每月达到近2万多方的生产和销量。但由于国家对商品房严厉的调控政策,有些楼盘已停工,潘厂长的人工砂厂销量也受到影响,生产经营面临严峻的考验。 近日记者慕名到潘老板的砂场参观,只见在广清大道银盏收费站附近有两排两层高的工棚。虽然目前的条件比较艰苦,但潘老板还是满怀信心,眼前堆砌如山的细砂正等待运往建设工地。潘老板欣慰地指着山谷说:“虽然企业遇到了销售上的困难,但原来那里堆砌了齐人高的石材废料,一下雨整个山谷都被浑浊的洪水侵蚀,现在经过我们机制砂厂的清理,将那些废弃的石料加工成建筑需要的砂子,河场宽阔了,植皮保护了,山谷清秀了,做了一名名符其实的“环卫工”。